来源:红水河第一湾网 浏览:
次 2016-09-19 12:34:40 |

韦拔群广场
作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,东兰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,仅记录在册的烈士就有2227人,数量位居广西各县之首。韦拔群的故乡就在东兰县武篆镇,这位广西农民运动的领袖曾经说过:“快乐事业,莫如革命!”而他的24位亲人中,就有17位在革命斗争中先后牺牲。“韦拔群分别给三个儿子取名叫韦革命、韦坚持、韦到底,其中韦革命、韦坚持1932年被国民党反动派困死在西山。”东兰县党史办主任曾启强向记者介绍说。 早在1921年,韦拔群就在武篆镇开始领导农民闹革命。1925年,他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回来,在武篆镇的北帝岩先后举办了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,培养了600多名骨干,为百色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1929年10月底,韦拔群率领东凤农军攻占东兰县,并相继解放都安、凤山等县城,使东凤一带与右江下游各县连成一片,成为中共党组织完全控制的区域。随后,韦拔群参与领导百色起义,建立了右江苏区。红七军主力北上远征后,他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。1932年10月,韦拔群被叛徒杀害,牺牲时年仅38岁。邓小平在纪念韦拔群的长篇题词中提到:“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;他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;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。” 韦拔群能够在右江地区坚持革命,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紧紧依靠广大少数名族,搞好民族团结民族和谐。民族和谐还体现在“共耕社”的实践当中。在武篆镇的东里屯,邓小平和韦拔群试办“共耕社”,建设了共耕渠,发动各族同胞共同劳动,成果分享,取得了农业大丰收。 七十九年过去了,这条共耕渠依然发挥着作用,灌溉着村里的360亩农田。其中蕴含着的民族和谐精神,也一直延续到现在。在共耕渠旁边,我们采访了武篆镇致富带头人黄语剑,近年来他带领各族同胞开展无公害蔬菜种植,大大改善乡亲们的生活。在采访中,黄语剑说,过去拔哥搞共耕社,让大家有饭吃有衣穿。现在我们要向他学习,办好合作社,带领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奔小康。 | |
|
|
|